在众多研究者中,有这样一位大学教授,他两次参加南极考察,一次参加北极考察,凭借自主研发的检测设备为深入研究南北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他被誉为“山西极地考察第一人”,他是bat365中文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窦银科。
https://v.qq.com/x/page/y0519vl8mcy.html
“山西极地考察第一人”
2003年,窦银科跟随导师秦建敏教授从事极地/海洋冰雪自动化监测仪器的研究工作,2004年,他惜别9个月大的儿子,首次踏上南极之旅。520天的南极科考,1000多小时在冰天雪地里作业,极昼极夜的折磨、风雪、严寒、孤独、思念和随时可能遇到的生命危险不仅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投身国家极地考察事业的决心。
面对国内仪器在南极出现的问题,2006年4月回国后的窦银科一头扎入极地海冰自动化测量的新方法研究中。经过四年的潜心努力,2010年博士毕业时,他终于研究出了“电容感应式海冰厚度传感器及其系统”。2011年11月,他再次带上课题组研发的设备踏上南极,并且应用成功。
党建品牌——“极地驿站”
在投身国家极地考察事业的过程中,窦银科始终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南极考察期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先锋作用,当雪地车在冰裂缝上运输货物时,当雪鹰号直升飞机坠落南极时,当卸货小艇在南极海滩搁浅时,窦银科都第一个挺身而出。作为电传党支部的“双带头人”,窦银科创建了“极地驿站”党建品牌,先后发展多名党员投身极地科考事业,在校大学生、兄弟院校等多次参观、访问驿站。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极地、投身科考事业,驿站的党员同志先后组织了20余次宣讲活动,宣传他们在极地科考期间的“爱国、求实、拼搏、创新”的南极精神。
面对中国极地考察大军的激烈竞争,面对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窦银科和他的课题组凭借对国家科考事业的热爱,凭借自身爱岗敬业的精神,使bat365中文在线平台官方网站这样的内陆高校跻身于极地海洋领域。
由其自主研发的“北极海冰物质平衡浮标”在中国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北极考察中先后投放30多套;“南极冰盖冰雪综合监测站及远程监测系统” 在中国第30次、32次、33次南极考察中投放20多套,为我国极地考察节约了近2000万元的设备资金。特别是由窦银科和他的团队开发的监测系统,不但性能可靠,且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五分之一,为我国自主开发的冰物质平衡浮标在北极大面积投放奠定了重要基础。监测设备获取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南北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人才培养 代代传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窦银科始终心系祖国极地考察事业发展,在潜心研究的同时,努力培养后续人才,他多次深入高校、基层宣讲南极知识,使更多的人关注国家极地考察事业的发展。2013年11月,窦银科的研究生袁凯琪成为山西省首位赴南极科考高校学生。2014年7月,研究生刘磊参加成为山西省首位赴北极科考的高校学生。2015年11,研究生潘曜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成为山西首位登上南极最高点昆仑站的学子。2016年,博士生左广宇再次接过极地考察的接力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窦银科的事迹和科研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获得“中国极地考察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2“感动山西”十大人物、2006山西十大新闻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他和他的团队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新浪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梦想永无止境,信念永不放弃。14年来,窦银科从最初的学徒成长为该团队的领头人,两次的南极考察,一次的北极考察,这不仅仅是人生的重要经历,更是为祖国科考事业奉献的拳拳之心。作为我国极地考察队伍中的一支坚强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窦银科带领的极地监测设备研究团队必将为祖国的极地考察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